浏览:226责任编辑:admin发布日期:2011-12-16 08:56
过滤器:国内核废料处理将规模化
9月12日,法国南部马库勒核电站附属设施核废料处理中心发生爆炸。事故最终被定性为一起工业事故而非核事故。众多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事故不会影响国内核电发展的大方向,但核废料处理和处置问题会被提上日程而更受重视,进而会推进国内核废料处理和处置的规模化发展。有预计称,在未来10年内核电装机实现7000万千瓦的目标下,对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处理和处置的投资可达700亿元,高放射性废料处置场示范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安全检查未发现问题
今年8月底,历时近4个月的国内核电安全大检查工作结束。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截至目前,此次安全检查的结论报告已上报国务院。根据结论,除目前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安全状况良好外,相关核电站的核废料处理和处置设施也配套齐全,且基本排除安全隐患。
据了解,核废料产生后,分为中低放射性废物和高放射性废物两种。中低放射性废物,部分固体废物,经过配套的核废料处理厂进行特殊清洗去污后,可被核电站回收利用;其他的采取最小化原则煅烧后进行水泥固化,再交由专业的中低放处置场进行处置。高放射性废物一般被称为乏燃料,通行的处置方式是通过建设一定规模的处置场进行封存处置。
“核废料处理厂随核电站配套建设,是前期项目审批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且投入运行的核废料处理厂均严格遵照相关放射性废物管理处置法律法规,所采用技术和工艺流程均比较成熟可靠。”冯毅表示。而高放核废料的规模化处置,由于技术难度和安全因素复杂,仍处于实验阶段。
核废处理将更受重视
尽管安全检查未现废料处理隐患,但相关专家表示,这或许更多的应归因于国内已运行核电站包括核废料厂“年龄”相对较“小”,各种设施还未出现老化问题。因此,核废料处置问题,仍应引起政策上的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国内核电业界一直有“重前端、轻后端”的现象,即更重视核电站选址、设计、建设等一系列前段环节,而忽视诸如核废料处置等后端环节。应该看到,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运行后,放射能力被激活,辐射性大增,有的核燃料的放射性需要几万年甚至更久时间才能降低到天然铀的水平,在长时间的掩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冯毅指出,事实上,政策上一直比较重视核废料处置问题。目前,国内已建成位于甘肃玉门的西北处置场和位于广东北龙的华南处置场,可满足目前国内已运行核电站的废料处置需求。而在高放物处置方面,此前出台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前建成高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地下实验室,完成高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场规划。同时,政策上还在编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开发规划》,要求在2050年前国内要建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冯毅表示,目前到未来一定时期,国内核电站产生的废料以中低放射性核废料为主,且存量规模不大。据测算,如果以到2020年核电装机达7000万千瓦的目标计,届时国内的核废料量将达3.85万立方米,这比德国目前年均产生10万立方米的核废料量低出很多。
中低放处置率先产业化
相比于高放处置场建设进程的缓慢,中低放处置场的建设步伐则要快得多。根据核电中长期规划,未来10年内,国家将建设五大中低放核废料处置场,且从核电站上网电价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核废料后处置基金,用于支持专业化处置公司发展。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一份市场研究报告,核废料后处置投资一般占到核电站投资总额的5%。按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2万/千瓦的投资成本计算,核废料处置的投资成本为1000元/千瓦。如果以到2020年核电装机达7000万千瓦的目标计,未来10年中低放核废料处置的投资规模将达700亿元。
冯毅表示,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在地面开挖深约10—20米的壕沟,然后建好各种防辐射工程屏障,将密封好的核废料罐放入其中并掩埋。这其中涉及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建设项目投资回报预期较好。
想获取全套设备优惠报价单?请留言,专业经理即刻开始为您一对一服务!